安徽煤炭网 塞外秋来风景异——中煤三建新街项目部文明创建见闻(李继峰 温佳慧)-安徽煤炭网

塞外秋来风景异——中煤三建新街项目部文明创建见闻(李继峰 温佳慧)

志愿者在清扫矿区

新街一井进行伞钻施工

花团锦簇的职工生活区

工程技术人员对“智慧矿建”系统进行参数匹配

 

深秋的鄂尔多斯,天高云淡,北雁南飞。在这片广袤苍茫的土地上,中煤三建三十工程处新街项目部的院子里,一片波斯菊正迎着塞外的秋风傲然绽放。马头墙静静伫立,在秋阳的照射下投下整齐的剪影。清晨六点,青年志愿者们已经拿着扫帚、提着水桶,开始了一天的清扫工作。他们中有刚毕业的大学生,有在一线工作了二十多年的老矿工,有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技术员。扫地、擦窗、修剪花圃,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这片位于鄂尔多斯南部山峁之间的矿区,正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整洁,迎接每一次日出。

项目部副党支部书记任都说:“我们不仅要建设一流的矿井,更要全方位打造矿工们温暖的家。”这句话道出了新街项目部文明创建的初心与使命。

家的幸福在闪耀

走进新街项目部的院落,十三排彩钢板房整齐排列,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办公区、洗漱间、食堂、宿舍彼此独立,互不干扰。这里推行的是准军事化管理,被子必须叠成方块,物品摆放一条线,充电器及时拔除……每周评选“示范宿舍”,组织职工观摩学习。

“刚开始有些不习惯,但现在反而觉得这样很好。”来自江苏的机电工马壮壮笑着说,“整齐的环境让人心情舒畅,下班回到宿舍,看到这么干净整洁的环境,一天的疲劳都减轻了不少。”

更令人温暖的是项目部开设的“易家通道”。这个建立在微信群上的建议征集平台,已经成为职工们参与矿区建设的重要渠道。水质偏碱,长期饮用不利健康——一条来自技术科职工的建议很快得到了回应。项目部经过调研,迅速在洗漱间安装上了过滤膜净水机。

“没想到我的建议这么快就被采纳了。”提起这件事,技术员栗禹仍然很激动,“现在每天都能喝到纯净水,心里暖暖的。”

食堂也是项目部重点打造的区域。来自陕西的厨师郑宝泉告诉我们:“我们根据季节变化调整菜品,每周都会推出新菜式。早晚餐两荤三素,午餐三荤三素,还有小菜汤水免费供应。”为了满足来自不同地区职工的口味,食堂还专门请来了各地厨师,让每个人都能吃到家乡的味道。

“我最喜欢食堂的牛肉面,味道很正宗。”职工杨超说,“一天三餐只要20元左右,既实惠又可口。”

科技赋能保安全

新街项目部的现代化,不仅体现在整洁的环境中,更深入至生产与安全的每一个细节。清晨,每位职工的智能终端都会收到系统自动生成的当日任务清单——这套智能系统依托气象、设备状态等18项参数动态调整任务分配。

“比如暴雨预警时,系统会自动给运行班组推送'检查排水系统'任务。”项目部经理邢道杰介绍道,“这比以往凭经验派工更加科学、精准。”

在机电加工车间,操作工张凡正在扫描设备二维码。“你看,扫码就能看到所有检查标准和历史数据,比以前翻台账方便多了。”张凡边说边演示,“任务完成后,系统会自动生成电子记录,彻底告别了纸质时代。”

在调度中心,一块10米长的巨幕实时显示着厂区的三维模型。这是项目部投入100万元打造的“数字孪生”系统,能够模拟各种事故场景。

“我们曾经模拟过液氨泄漏事故,”安环部部长周嘉民说,“系统自动启动应急预案,连最近的消防栓位置都能精准定位。通过这种虚拟演练,我们的应急响应时间缩短了40%。”

这些智能化手段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为矿工们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

成长之路同绽放

新街项目部不仅关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更重视每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项目部构建了“双线”激励体系:一条是文化水平提升线,从初中至研究生步步畅通;另一条是技能晋升线,由初级工至高级技师层层进阶。

“我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育好人。”培训办主任刘传强说,“每一位职工都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金牌师徒”计划是项目部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金牌师傅必须具备5年以上的基层岗位实践经验,还必须是某岗位的技术带头人;金牌徒弟须是岗位的佼佼者、青年技术骨干。每对师徒都有明确的培养期限、考核标准和奖惩办法。

机电副经理的暴伟兵和徒弟张哲豪就是一对“金牌师徒”。“师傅不仅教我技术,还教我做人。”张哲豪感激地说,“短短半年时间,我已经能够独立操作多种设备了。”

对于新入职的大学生,项目部会为他们建立个人成长档案,根据每个人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量身打造职业发展规划。

山西工程学院的杨超来到项目部感触很深。“这里虽然地处塞外,但我的专业得到了充分发挥。项目部给我安排了导师,还鼓励我继续深造。我现在正在读在职研究生。”

金秋塞北暖如春

夕阳西下,小花园中的波斯菊仍在风中轻轻摇曳,乒乓球室、台球桌边传来阵阵欢声。这里的秋日,没有萧瑟,只有温暖与生机。

掘进队的老师们傅们正在花园边的长椅上休息,聊着家常;几个年轻技术员在篮球场上挥洒汗水;女职工们在新建的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这是一幅充满生机与温情的画卷。

“现在矿区条件好了,我们的心也安定下来了。”机电工马明感慨地说,“以前总想着干几年就回家,现在这里成了第二个家。”

新街项目部以细节承载关怀,以科技赋能管理,以制度守护成长,从根本上重塑了矿区的面貌与内涵。它不再只是辛勤劳作的地方,更是文明、现代、充满归属感的新型社区。

塞外的秋天,或许比其他地方来得更早一些,但在这里,温暖却比别处留存得更久。当夜幕降临,彩灯亮起,整个矿区沐浴在温馨的光晕中。这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也是新街项目部不普通的每一天。

波斯菊还在秋风中摇曳,马头墙依然静静伫立,而生活在这里的矿建职工,正在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矿区建设的新篇章。

 李继峰 温佳慧

单位:中煤三建神木分公司办公室

 

 

 

 

 

 

 

首页    煤炭经济    塞外秋来风景异——中煤三建新街项目部文明创建见闻(李继峰 温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