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炭网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张集矿:省时省力 小成果提升大效率(何世轩)-安徽煤炭网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张集矿:省时省力 小成果提升大效率(何世轩)

 

 

“这个真好用,一个人就能上手操作,拆卸钻杆省事多了!现在我再也不用班班背着大扳手了”。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张集矿开拓二区岳文中指着工具包中一个巴掌大小的装置评价道。这是由张集矿开拓二区苏伟设计完成的《便携式增扭锚杆钻杆拆卸装置》,该装置在集团公司第三十九届青工“五小”竞赛众多成果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

发现问题 从实操中萌生“金点子”

据了解,在井下施工锚杆作业时,钻杆拆卸难一直是困扰施工人员的难题。由于钻杆钻进时的持续旋转,导致连接套螺纹间法向力增加,且有泥沙附着在螺纹中,造成摩擦力过大,使得钻杆连接部位异常紧固,极难拆卸。

“平时我们多用扳手敲击钻杆连接部位或使用两个扳手分别卡紧两根钻杆旋转卸力,整个过程不仅耗时费力,影响施工进度,还会对连接套和钻杆造成损伤,增加材料损耗,且敲击时飞溅的铁屑和矸石碎屑还存在崩伤眼睛的安全风险。”张集矿开拓二区203队副队长杨山伟介绍道。

坚持问题导向是破解难题的关键。看着大家拆卸钻杆时的艰难过程,有着多年机电经验的苏伟,决心要设计出一个既能快速拆卸连接套又不损伤钻杆的工具。于是,他和区内班队长、技术人员组成攻关小组,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和职工的意见建议,仔细研究钻杆的结构特点,经过讨论,很快确定了“可活动式卡钳”的设计方案……

然而,确定了设计方案并不能一蹴而就。在装置第一次制作完成试用期间,迎头的“大工”周昌军便向苏伟反馈了一个问题:“装置体积较大、整体偏重,人员携带和安装起来不方便,操作时需要一人扶着钻杆,另一人需费力转动装置才能将连接的钻杆取下,不够轻便省力”。如何才能将装置轻量化,用起来更加省力,成了苏伟团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反复尝试 小改进提升大效率

创新的灵感源于日常。一次,苏伟在井下看到锚杆破帽使用的锚杆扭矩倍增器,其通过齿轮模组放大扭矩实现破帽作业的原理,让他眼前一亮。他联想到,是否可以将这种齿轮传动扩大扭矩的原理应用到锚杆钻杆拆卸装置上,这样既能减小装置体积和重量,又能让操作更加省力。于是,苏伟迅速将这个想法付诸实践。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对原有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将齿轮传动机构引入到装置中,并将装置设计成组装式,便于日常携带。

经过一段时间地试验和改进,苏伟团队成功完成了《便携式增扭锚杆钻杆拆卸装置》,与之前相比,该装置改进后,重量仅1.8kg,还增加了增扭套件和连接轴等部件。作业时,将该装置固定在钻杆上,并将活动式卡钳固定在另一根钻杆上,操作人员只需转动操作杆驱动增扭套件运转,通过特定的齿轮传动比,使输出扭矩提升至160倍以上,轻松实现钻杆快速拆卸。

“自从区里用了这个装置,钻杆的领用量明显下降了。原来需要3至5分钟才能拆卸的钻杆,现在仅需10秒便可轻松完成,现在矿上很多单位都在使用。”苏伟自豪地说道。

持续推广 “五小”成果发挥大作用

苏伟团队的创新历程仅是张集矿大众创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张集矿围绕安全生产、生产方式转变、降本增效、智能建设等方面,广泛组织动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参与“五小”竞赛,坚持每季度开展一次评选,对职工在日常工作中涌现的小创新、小发明、小思路,给予大力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大胆创新、敢于攻关。5年来,先后完成“五小”成果702项,共获集团公司“五小”竞赛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23项;推广应用获奖成果19项。

在张集矿井下采空区抽采系统中经常见到一个圆柱形装置,其上方安装着多个监测探头,引得过往职工驻足观看。抽采二队副队长曹迅向笔者介绍道,这是推广运用多年的《KJ218-X采空区气体多参数连续监测系统》,该成果先后在1613(3)、1613A、17236等多个工作面及部分采空区抽采系统中运用具有投入成本少维护简单可靠性等优点实现了束管监测自动化数据采集信息化

今年,张集矿修订下发《张集煤矿青工“五小”竞赛管理办法》,明确各专业口、各单位职责分工,以及年度、季度创新目标细化申报、评审、表彰等环节,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层层压实创新主体责任。同时,建立成果推广转化机制,制定专业口年度成果推广运用指标,将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一定推广运用价值、能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优秀成果纳入矿推广计划,并给予额外奖励,激发职工参与矿井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做细做实“五小”竞赛“后半篇文章”。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加大优秀成果转化力度,不求大而全,但求小而,让职工的聪明才智切实转化为推动矿井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张集矿技术负责人表示。

撰稿:何世轩

 

 

 

 

 

 

 

 

 

首页    煤炭经济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张集矿:省时省力 小成果提升大效率(何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