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炭网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淮矿物流公司  徐钧——《“双碳”目标下煤电企业的综合性发展》-安徽煤炭网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淮矿物流公司  徐钧——《“双碳”目标下煤电企业的综合性发展》

 

 

摘要: 随着我国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的发展以及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作为大型煤电企业如何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势在必行。电力储能上网的协调问题、在季节性调峰情况下的发电组合问题、专业化售电队伍的培养、技术创新和政策补偿机制保障问题等。

关键词:“双碳”目标、技术储能、煤电新能源互补、转型发展

 

 

作为一个像淮河能源这样拥有120多年开采历史的大型能源省属企业,在传统能源目前依然是我国能源保供中坚力量的情况下有面临着“双碳”倒逼的转型新型能源发展的艰巨任务。随着近期俄乌战事升级和我国与矿产资源大国澳大利亚的商务关系逐步恢复正常,来自俄罗斯、蒙古、澳大利亚的进口煤炭资源逐步增多。回望历史煤炭价格市场大概率十年轮回的价格峰谷周期律即将下行,上一次淮河能源感受到煤炭价格寒冬时还是近十年前的2014年。

在近年来中央的重要会议中,逐步清晰了我国在“双碳”目标下立足我国基本国情的新能源发展轮廓。在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中央提出了“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目标导向。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再一次印发了《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其中特别提到要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煤电企业如何与新能源组合发展走基于基本国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煤炭、煤电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既是大型煤电能源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双碳”目标下新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我国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利用还处于初级阶段,组合方式、耦合利用的空间及途径尚不明确

在以煤电为主要市场的阶段推动与新能源优化组合有着重要的现实背景。一是煤电企业低碳转型是“双碳”目标的可持续发展要求。2023年,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为55.3%,比2022年下降0.7个百分点。这其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约占能源消费总排放的70%左右。煤电企业以装机容量占比不到50%的比例,生产了全国60%的电量,承担了70%的顶峰任务。在中央政策的具体规划中“双碳”目标的要求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从2020年的15%提高至25%,2060年比重达到80%以上。与此同时新能源的发展在短期内还未能满足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在新能源近年来的发展过程中储能技术的突破及电量存在波动性、间歇性等不稳定性的缺点使其短期内难以占据能源的主导地位。目前情况下只有我国西南地区的水电储能技术较为成熟经济。在短期内如果较大规模的接入电网对目前我国的电力系安全性、稳定性都会带来较大的挑战。

但目前的现状来分析,煤炭在我国现行能源体系中起到“压舱石”般的核心作用,在国家的能源安全中提到主体作用。新能源是我国未来新型电力系统的主体,是实现国家“双碳”目标的“主力军”和“排头兵”。持续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快新能源发展,实现传统煤炭能源企业与新型能源企业的优化组合,将对保障我国未来的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煤炭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发展的诸多挑战,淮河能源需要从顶层设计、长远规划、技术创新、争取政策保障等角度共同发力。传统煤电企业与新能源发展的契合必须坚持总量平衡优先新能源发展的原则,即只有新能源逐步攻克发展瓶颈后才能逐渐降低煤电企业火力发电的份额,推动火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就成为当下解决能源结构转型矛盾的关键环节。

目前淮河能源与新能源结合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煤炭、火电与新能源优化组合的方式模式还不清晰。没有思路就没有出路。鉴于此,有必要厘清优化组合的可能途径,深入剖析优化组合面临的挑战,并据此提出适合淮河能源长远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结合企业特点擘画与新能源的契合

煤电和新型能源之间有着替代和互补的关系,具体实现二者的优化组合是企业实现降低“双碳”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因为目前碳排放的成本压力我们还感受不深,究其原因是 各省免费下达的碳排放指标较充裕,没有形成较大的成本压力,但要看到的是未来的碳排放指标是朝着免费指标越来越少以市场化购买为主的发展方向推进。

结合淮河能源集团的具体实际一是强调煤电与新能源发电在电力系统中的协调发展,主要通过寻找大多在西部地区的新能源合作开发企业合作,储备新能源规模性占比,不必刻意关注短期的投资回报率。实现低碳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产业配套。能源央企的业务路径在新能源的占比逐步扩大,这里有中央要求的国企担当与考核占比指标的问题,也有抢占先机市场的长远规划。这就像各大企业在高速公路上集中上马电动汽车充电桩项目是一个道理,都是看中了电动汽车的发展速度,现在在高速公路上马充电桩项目是近期亏损的,但你现在不去铺设终端市场,等几年后迎来资本收割期时也没你什么事了;二是关注二者在产业层面的耦合利用,主要通过在新能源产业在淮河能源占有一定比重中相互协作的技术工艺流程实现。

(一)电力系统内的协调调度

在2021年的3月15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也还是在此次的会议中首次提出了,以构建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构想。在规划中的新型电力系统应当具有绿色低碳、多能互补、源网合储一体化、市场竞争自由化、电力系统智慧化五大特征。

在国家的规划中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35年前。能源结构加速向电力化过渡,但电力并非终端用能的主要形式。“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装机容量快速增长,与此同时新增电力需求大部分由非化石能源满足。按照目前的规划,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到2025年和2035年分别达11.2亿kW和26.8亿kW,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分别达43%和61%。而煤电装机逐步下降且以调峰机组为主,到2025年后进入煤电装机规模的峰值平台期。目前淮河能源还处在火电的高速发展期,未来的潘集电厂二期、谢桥电厂以及洛河、平圩投资电厂规模还在不断的发展壮大。

第二阶段在2036-2060年的规划中。依赖较高的电力化水平,实现以光伏、风力为主的新能源对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替代。第一阶段较高的电气化水平限制了煤炭等化石能源的利用情景,为新能源大规模替代化石能源提供了空间。通过进一步扩大光伏、风电等新能源的装机规模,配备储能系统保障电力供应稳定性,削减煤电等传统电源的调峰机组,实现新能源对传统化石能源的充分替代。到2060年,风电和光伏发电的装机总量规划将达到56亿kW,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比重也将高达95%。电气化水平的提升使煤炭等化石能源利用途径以发电利用为主,同时煤电由调峰电源逐渐转变为备用电源,并主要部署在中东部高负荷地区,发挥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供作用。因此,煤炭与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优化组合最终将实现新能源对煤电的稳步替代,构建起以新能源为主体、煤电为备用电源的高效、稳定、低碳的电力系。在第二阶段到来之前也是淮河能源转型发展长久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

(二)未来煤电发展的变化

未来煤炭清洁高效的利用是推进能源改革的重要环节。在“双碳”目标的推动下,我国进一步提出了“三改联动”的新举措,(大力推动煤电节能降碳改造、灵活性改造、供热改造)。在二氧化碳的排放中,煤电行业是首当其冲的重点行业。在国家 “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煤电“三改联动”的政策措施如果实施得当,将大大地推动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推动清洁低碳能源的加速转型。在“三改联动”和纳入调峰火电的规划下,淮河能源在升级改造优质火电,淘汰落后火电产能的同时,要及早规划新能源发电占集团总体发电规模的比重,

(三)目前制约煤电企业发展的瓶颈

煤价与电价矛盾的长期存在长时期的煤电市场,电力企业承受煤价总体高位的生产成本、而电价在低位受困的双面夹击,没有自有煤炭资源的电力企业经营压力巨大,这正是淮河能源之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在市场战略上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发展的思路。

在现阶段还是以煤发电占全国电力上网主体构架的情形下,煤电企业的调峰价值没有得到有效体现。在现阶段或今后一段时期煤电承担了超出自身额度的电力系统调峰作用,得不到合理的回报,将不利于煤电灵活性发电资源潜力的挖掘和创新。

煤电降碳减碳缺乏机制保障。现行的煤电电价机制是基于电能量服务的,不能有效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需要优化煤电电价机制。

二、未来煤电发展的建议

  一是对淮河能源所控电力资产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针对扭亏无望、超龄服役、高能耗、高污染、高风险的老小机组,果断采取主动关停、撤资撤股的方式,压低煤电落后产能。

针对“会诊”后通过环保改造可以完成超低排放的现有机组,做好未来调峰的政策和技术准备。通过煤电机组在新型电力系统调节电网的能力从而获得新增收益。要习惯有站在山峰眺望山谷的思考力,淮河能源不仅要有五年规划更要有百年企业新的百年规划。

二是依托于发电规模,加强面向市场的售电工作,提升掌控售电市场运行规律,打好发、售的“组合拳”主动衔接配合,建成大型发售一体化电力企业。未来随着淮河能源电力权益规模及自备电厂的逐步投产之下应逐步强化售电业务的做优做强,做到电力销售的火车头。电规模化集群初成规模化后,传统能源、新能源发电齐发力,组件一支有担当、市场化、专业化的售电队伍尤为重要。

三是围绕用户能效改善、开展能效诊断、节能优化、能源托管等增值服务,从集团内部的能耗大户煤业公司做试点,实现个性化、清洁化、网络化和综合化的服务业务。开展数字营销系统建设,实现客户的营销管理、售电售热、经济运行及竞争报价等功能。在未来淮河能源在新能源实体落地并充分挖掘煤电厂区资源,探索实施“风光火储一体化”,实现各类电源互济共存。促进完善调峰补偿机制,提升煤电机组灵活性和设备可靠性,实现电力生产服务电力营销。

四是按照“成本+合理收益”和“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争取政策红利,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擘画部署,倡议见全区域际利益补偿机制,形成谁受益谁付费,谁保护谁受偿的良性状态。

还需向有关部门建议全国范围内建立火力发电的调峰补偿机制,从而降低煤电企业的被动调峰成本,缓解煤电机组的启停运行成本。把对煤电机组调峰的补偿机制纳入全国电网平稳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淮河能源以煤电一体化发展模式中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发展模式新的利润增长点。从以生产为重心转变为生产、营销双驱并进的新格局。从电力供应商转变为电力系统的综合服务商。

  综上所述,淮河能源在电力体制改革和双碳大背景及市场煤、计划电的实际中,企业的未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煤电企业应在支持国家政策走向的同时,从政策、市场、技术几方面着手,做好政策解读和市场信息收集,主动转变观念,改变经营模式和提升技术水平,实现在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再创百年辉煌。

 

参考文献:

1.新华网

2.中国矿业大学官网

3.中国煤炭杂志

4.中国民主建国会官网

5.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6.中信出版社《零碳社会》

 

 

 

 

 

 

 

 

首页    论文之窗    淮河能源控股集团淮矿物流公司  徐钧——《“双碳”目标下煤电企业的综合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