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炭网 淮北矿业集团关工委:悠悠岁月如歌 殷殷关工情深(何茂好)-安徽煤炭网

淮北矿业集团关工委:悠悠岁月如歌 殷殷关工情深(何茂好)

 

推开淮北矿业集团关工委办公室门,午后的阳光斜照办公桌,墙上的奖牌亮得映人,每一块都是岁月的勋章,熠熠生辉;保温杯里热气袅袅,茶香裹着暖意,漫在不大的空间里。“五老”围坐于此,话匣子一开,便推开了时光的门,三十年的关工故事顺着话语淌出,连空气都浸着绵长的温度。

回溯1994年,集团正踏着时代节拍探索新篇。老干部退休制度落地,国家对青少年的牵挂,化作一纸批文从北京传至安徽,终在淮北矿区催生出关工委的萌芽。这颗“种子”破土时,无现成路可走:缺场地,就借基层会议室;少物资,便发动老同志自掏腰包凑;遇家长不解、孩子抵触,就一遍遍上门沟通。是这群退而不休的老人,揣着对企业的赤诚、对后辈的牵挂,在空白里蹚出了一条路。

         于历史,三十年不过弹指;于他们,却是半生时光融进“关工”二字:从青丝到白发,从蹒跚探路到稳步前行;从“摸着石头过河”,到“五心教育”“三五养成”体系化推进;从守护矿区学生,到聚焦青工安全。这份情,早与集团发展缠在一起,成了育人兴企路上不可或缺的一翼。

       作为集团育人兴企的重要力量,关工委每一步都坚定有力。“五老”们常说,这事业并非单打独斗:背后是集团党委如灯塔领航,政策支持、方向指引,从不让工作偏移;是各部门、基层单位并肩同行,物资、场地、人员的支持,点点滴滴都成了前行的底气。

       回望来时路,最动人的始终是“五老”的身影:退休老矿工带着井下经验,把“瓦斯防治”“顶板管理”编成顺口溜,讲给青工听;曾为教师的老同志,放弃含饴弄孙时光,在“红领巾校外站”给孩子辅导功课、讲红色故事;做过党群工作的老人,察觉青工思想波动,便主动谈心,用人生阅历解心结。他们说“做事要走心”,这五字里,藏着对集团的忠诚、对青年的期许,更是关工委三十年不变的初心。

       这三十年征途,本就是与集团共成长的篇章。起初面对矿区青少年教育空白,关工委牵头搞“五心”教育、“三五”养成,足迹从校园延至家庭、从社区走进车间。十年间,四万七千名矿区学生零犯罪,昔日调皮孩童,或考入大学,或成集团技术骨干——这份润物无声的守护,为集团稳定筑牢了家庭基石。

       后来学校移交地方,关工委迅速转重心,聚焦青年职工。“一体两翼”格局铺开,“五老话安全”成了淮北矿区的特色品牌:“五老”们带着煤尘味的叮嘱,在井口、会议室、车间、宿舍,把“安全第一”刻进青工心里。有青工说:“听老师傅讲险些出事的经历,比看十遍安全手册管用。”这份接地气的守护,既降低了集团安全事故率,更获得中国关工委的充分肯定。

        党的十八大后,春风遍吹大地,关工委再跟集团步伐:将红基因传承、“四史”学习与安全生产、廉洁教育结合,组织青年重走矿区创业路,请老党员讲集团发展史,办“廉洁家风”分享会。老传统焕新活力,让青年在汲取精神力量时,更懂肩上责任——守好前辈江山,更要为集团未来添砖加瓦。

        如今望向窗外,淮北矿业集团早已换新颜:新厂矿拔地而起,智能设备取代老旧机械,年轻身影在厂区穿梭。他们是技术骨干、安全标兵,也是“五老”眼中“长大的孩子”。“五老”们望着这些身影喃喃自语:“看着他们好,集团就好,我们的付出值了。

       这份朴素心愿里,藏着最深的关工情:是火一般热情,点燃初创征途;是水一般温情,滋养青年成长;是陈酒般深情,伴随集团发展愈品愈浓。

       岁月流转,初心不改。集团关工委的三十年,是与企业共呼吸、与青年同成长的三十年。如今,老人们仍在岗发光,年轻力量也渐加入——刚退休的技术骨干主动报名,青年职工挤业余时间帮忙组织活动。这条育人兴企的路,仍在延伸,恰如集团发展永不停步。

       相信这份殷殷关工情,会伴着岁月歌声,在淮北矿区续写更绵长、更动人的新篇章。


 

 

 

 

 

 

 

 

首页    煤矿动态    淮北矿业集团关工委:悠悠岁月如歌 殷殷关工情深(何茂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