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煤炭网 师恩如炬 照亮我逐梦前行路(代宜喜)-安徽煤炭网

师恩如炬 照亮我逐梦前行路(代宜喜)

 

恭喜代老师,您的作品又见报了代兄,您笔下的文字自带辨识度代总,啥时候到基层给们传传经每当同事们围绕写作与我闲谈,总会想起年少时提笔就发怵的自己。如今常有稿件在市级以上媒体刊发,这份成长的背后,是对一路走来诸位师长最深的感恩——从校园恩师到职,他们给予的微光,汇聚成我人生路上的炬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农村,未进过幼儿园9岁才上一年级。整个小学五年,贪玩是我,成绩稳居班级末尾。转机在五年级上半学期出现:家门叔爷张老师成了我们的语文老师。他既看出我学业落后,留意到我家中窘迫。课下,他常笑着鼓励我读书是农村娃最好的出。在他的呵护下,当年全55名学生5人考上初中,我以最后一名的成绩,抓住了继续求学的机会。

升入初中,面对骤增的课程,即便拼尽全力,第一学期总分仍在下游。第二学期,姥姥村李老师成了我的语文老师。他没标签轻视我,反而看出我肯学的韧劲——放学后常留 开小提醒笨鸟先飞,方法对就不怕赶不。可在农村学校应届生升学难的年代,我还是中考落榜了。

得知成绩那天,我蹲在教室角落红了眼,李老师第一时间找到我别灰心!你基础差但吃苦,再复习一年,肯定能考上在他的劝说与其他老师的帮带下,我踏上复读路。为不辜负期待,我天不亮就背单词、做习题,深夜还在汽油灯下整理错题。最终,在老师们的辅导与自己的追赶下,我勉强考上市级中专,迈出改变命运的关键一步。

中专校园里,我因年龄稍长、表现尚可被推选为班长,可面对《琵琶行》这类长篇古文,我仍犯了难——课文长、生僻字多,班里多数同学都背不下来。教语文的孔老师定下规矩:没背的同学,逐个到讲台前当面背。我把课文抄在小本子上,课间、饭前、睡前都在记,不懂就追着老师问。终于,我在规定时间内站在讲台前不太流利地背完文,孔老师紧绷的嘴角缓缓扬起——那笑容,成了我后来面对困难时的温暖力量。

中专毕业后,我搭上全国最后一批包分末班 ,近一个月准军事化集训后,我正式上岗成为中煤新集公司井下一线职工。每天面对漆黑的井下巷道与重复的作业流程直到队领导找到我你是学校分配的高材生,矿上有发稿任务,你试试写稿投稿可真正提笔才发现,职场写作与校园作文截然不同试着写了几次,稿件要么内容干瘪、要么语言苍白,连自己都不满意。队领导看出我的窘迫,递给我几份《淮南日报》《安徽日报》多看看别人怎么写,把咱们井下的大干快干的实事讲真、写活

从那天起,我与写作真正结缘。那时没有手机查资讯,我就把报纸带在身上,工作之余逐篇品读,总会想起上学时老师说为文如造房,凤头亮眼、猪肚饱满、豹尾有。我开始把井下的故事写进稿子里渐渐地,我的稿件不再空洞,《杨道伍和他的三辆车》等作品被中国煤炭报多家媒体采用,每次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报纸上,心里总是暖暖的。

后来,矿宣传部门招聘专职宣传员,在队领导与师傅们的鼓励下,我报名应聘。通笔试+选拔,我顺利入围。为抓住机会,我白天跟着宣传师傅跑现场刷标语、下井学摄影、一线矿工聊采访,晚上抱着好稿如何写到位新闻写作书籍恶补理论,从消息、通讯到评论,每种文体都反复练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追着师傅请教,他们从不藏私,把经验悉数相授。在这样结合中,我慢慢褪去青涩,在实干中经风雨、长本领。

再后来,公司总部有大型宣传活动时,我常被借调支援。记得一次参全国矿山技能救援比专题报道,为拍出有冲击力的照片,我跟着参赛选手在狭窄巷道里着相机穿梭,记录他们额头的汗珠、粗糙的手掌;为写出有深度的稿件,我采访十几位老矿工,听他们讲安全生产的故事。那次报道不仅在省市媒体刊发,还得到公司领导肯定。不久后,公司党委宣传部招聘,我再次成功入围。在这里,工作标准更高、时效更快、压力更大。正是这样的磨砺,让我的写作与摄影技术突飞猛进,不少作品登上安徽日报主流媒体,有的图文还在《人民日报》发表。

如今,我已年近半百。回望来路,从农村娃到企业宣传骨干,每一次跨越、每一次成长,都离不开师长们的帮扶。他们中,有校园里三尺讲台育桃李的老师,也有职场上手把手教技能他们或许没有惊天壮举,却在我遇难题时帮我破解,迷茫时为我引路,受挫时给我力量。正如韩愈所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这份师恩,早已刻进我心里。

现在,每当有新同事加入宣传团队,我总会想起当年老师们的耐心与包容。我会把多年积累的写作技巧、采访经验、摄影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帮他们改稿件时,像孔老师当年教我那样逐字批注;带他们跑现场时,像队里的宣传老师那样,教他们挖掘故事细节。有人问我为何如此用心,我总说当年我在老师们的帮助下成长,如今把这份温暖传下去,就是对师恩最好的回馈

 

 

 

 

 

 

 

 

首页    公告栏目    师恩如炬 照亮我逐梦前行路(代宜喜)